部门首页 >  校史研究 >  正文

“重医”与“华山”,在抗疫战场上特别的相聚相送!
   




     

64年前,数百上医人西迁重庆创业,铸就了重医人的战疫基因。


64年后,血脉相连的医疗队伍逆行战疫,在武汉前线惊喜相逢。


这既是历史巧合,也是血脉情缘!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争中,全国138所高校的371家附属医院,派出了1.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来自长江头和长江尾、血脉相连的医疗队,因为战疫相逢在武汉,但因为战场不同,直到最后时刻惊喜相聚,然后又匆匆惜别。

   


 

共同战疫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以下简称重医附一院医疗队)160名医护人员自2月13日抵达武汉后,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2个重症病区。在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后,各地支援武汉市第一医院的10支医疗队陆续撤离返回。重医附一院医疗队是留下来的4支医疗队之一。他们于3月21日转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以下简称东院)继续战斗。


   

重医附一院医疗队离开武汉市第一医院时合影


根据武汉自3月15日起实行的梯次转运工作机制,重症患者将集中至3家定点医院进行救治,东院也正是其中之一。武汉保卫战中,每一个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收治之地,都意味着将是最后的“红区”。包括李兰娟院士团队和多所高校附属医院医疗队在内的精锐之师汇聚到了东院,进行最后的攻坚战。


东院要给每一个支援医生设置工号,诊疗过程中工号是每位医生最重要的ID,拥有这个号码,才意味着有了在医疗系统中给患者写医嘱、开处方的权力。在为各地医疗队的医生录入工号时,东院医疗部的工作人员说,翻看着名单,川大华西、复旦中山、山东齐鲁、中国医大、重庆医大……有一种“巨星云集”的感觉涌上心头。当这些象征中国医学界实力的医院,将专家团队成建制派往东院,一家战疫“超级医院”逐渐浮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武汉医疗队共136医护人员于2月7日到达武汉,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两个重病区。复旦中山医疗队所接管的病区位于5号楼病区,而重医附一院援武汉医疗队在3号楼病区。两支具有历史渊源的队伍虽然在同一个医院奋战,但在不同的病区大楼,因此并未碰过面。




惊喜相逢      


   


3月23日,李兰娟院士带领支援东院的21支医疗队代表在东院区挥锹播绿、同心共植“逆行天使林”。在植树过程中,重医附一院医疗队领队肖明朝副院长与复旦中山医院医疗队领队朱畴文副院长相遇,亲切的合影留念。但两支医疗队的队员们都因在各自的病区奋战忙碌,直到重医附一院医疗队返回,两队也没能安排时间相见。


   
   

重医附一院医疗队领队肖明朝副院长与复旦中山医院医疗队领队朱畴文副院长在“逆行天使林”合影留念


令人意外的是,重医附一院医疗队在武汉光谷的驻地酒店遇上了复旦华山医院医疗队的队友们。原来,华山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2月9日到达武汉后,整建制接管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在武汉保卫战中,华山医疗队在武汉同济光谷院区ICU用高水平医疗技术和精良的装备一次次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重医附一院医疗队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病区敢打敢拼啃下一个个硬骨头,创造了“五个第一”。


   
   

华山医院第四批医疗队在武汉同济光谷院区成功完成首例ECMO救治

   

重医附一院第四批医疗队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成功开展首例ECMO救治


在支援武汉的280支医疗队中,三支兄弟队伍,为同一个目的来到武汉,原本战斗在三个不同医院,住在不同的酒店。非常巧合的是,因为转战东院,重医附一院医疗队与中山医院医疗队在同一个医院战斗,与华山医院医疗队同住一个酒店。重医附一院医疗队队长周发春作为国家医疗救治专家组重症巡查组专家曾经去华山医院接管的武汉光谷医院查过房,并与华山医疗队同行做过交流。


   

重医附一院医疗队队长周发春主任在武汉光谷医院巡查




共叙情缘      


 


在驻地酒店,两支医疗队生活在一起,大家经常沿湖边的小道跑步,坐班车上下班互相招呼。渐渐的开始有队员们互相隔空喊话,互相分享救治经验,互相聊起共同的前辈师长,聊起60多年前的那段感人肺腑的西迁历史。


1956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400名教师和医护人员(其中将近一半的人员来自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胸怀大局、爱国奉献,义无反顾地从繁华的大上海西迁重庆,创建重庆医学院。他们用生命和汗水、青春和热血,开创了重医的宏伟基业,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西迁精神。(详见《一个关于400位上海人西迁重庆的故事……》)


   

钱惪、刘约翰、王其南等传染病学专家在重庆


华山医院传染科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学科,连续九年在全国排第一,在传染病的防治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重庆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科的奠基人,著名传染病学专家钱惪、刘约翰、王其南等专家,就来自华山医院传染科。正是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开拓进取,将重庆医科大学的传染病学科带入了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行列,奠定了重医在传染病学领域的重要地位。60多年来,这种血脉联系始终不断,2017年1月,重医附一院传染科原主任王其南教授辞世时,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曾亲临重庆参加追思会。


华山医疗队为重医附一院医疗队送来了美味精致的上海菜,重医附一院医疗队也为华山医疗队送去了辣气腾腾的重庆火锅。聊起共同的前辈师长,一脉相承的两支医疗队的队员们倍感亲切!我们不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重医与上医相遇过多少次,但在武汉抗疫战场上,这样大队人马的特殊相遇,肯定是第一次。




深情送别      



3月28日,重医附一院医疗队返回重庆的前一天,华山医疗队特意与重医附一院医疗队在就驻地酒店举行了一次联欢活动。两个医疗队的队员们一起合影留念,一起唱歌跳舞。大家互赠了礼物,加了微信,还有小伙伴创建了“华山重医一家亲”的微信交流群。


   


重医附一院领队肖明朝副院长在活动致辞中,感恩西迁的400多名上医人,他们胸怀大局,服从组织调遣,告别十里洋场的繁华大都市,来到当时条件极为落后的重庆,无论是在学术事业上还是在生活和家庭上,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克服各种艰难困苦创建了重庆医学院,无怨无悔地扎根重庆,并把余生的心血都献给了重医,为重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业。他们不仅是重医的创校功臣,也是西部医学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者。直到今天,还有数位耄耋之年的西迁人,仍然在医疗卫生岗位上奉献。希望重医附一院与复旦华山的年轻人要传承两校前辈的西迁精神,加强交流与合作。


   


3月29日,是重医附一院医疗队离开的日子,送别的人群中来了好多华山医疗队的小伙伴,朱磊医生和丛支磊医生帮忙搬运行李。23岁的张文翠护士是华山医疗队中比较小的90后,一直牵着重医附一院医疗队里同样90后罗梦玲护士的手,送到车上还不肯离开,短暂的交往中,她们已经形同姐妹。离别那一刻,大家如同亲人般挥手道别、相拥而泣,还有因工作没有现场送别的华山小伙伴都发来了祝福。


   

依依不舍地相拥


华山医疗队的杨庆香护士在“华山重医一家亲”的微信群里写道“夜班劳累的华山人,大清早在寒风中冷得瑟瑟发抖也要为重医送别,这是华山人的有情有义……”重医附一院胸心外科的王小文医生在微信群里写道,“感谢你们,华山人的这份情义已经深深的埋藏在我们心中,相信在重医人的真情浇灌下,我们的友谊之树永远常青!”


   


3月31日,是华山医院援鄂第四医疗队凯旋返沪的日子,已经回到重庆正在隔离点修养的重医附一院医疗队部分队员为他们进行了一场“云送别”。


   


虽然不能像3天前那样相互握手、拥抱,但大家一起在“云端”送上祝福,祝福华山医院的朋友们一路平安,待他日再重逢,共叙情谊。



撰稿:重医附一院援鄂医疗队  王小文

图片:重医附一院援鄂医疗队

编辑:蔡雨齐

排版:钟志